「拉尼拉现象」2022拉尼拉现象

2024-04-21 00:14:50 到此一游 25阅读 回答者:百科小能手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拉尼拉现象,以下6个关于拉尼拉现象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如何解释拉尼娜现象呢?什么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它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拉尼拉现象,以下6个关于拉尼拉现象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 如何解释拉尼娜现象呢?
  •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它会给全球带来哪些影响?
  •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它对人类有何影响?
  •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海面水温低于往年的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由于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所以又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一般紧随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一般认为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的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是大自然修正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气候失衡的一种方式。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也是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一个强信号。这种海洋热状况的异常会对热带大气环流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导致全球气候的失常。

    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至1989年,1998年至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1995年至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如何解释拉尼娜现象呢?

    拉尼娜词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向,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是由于东南信风词条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cm。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词条,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增多,出现南旱北涝词条现象。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现在全球变暖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也让地球发生了一些极端性的天气,其中最为熟悉的就有厄尔尼诺现象以及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一个情况,会和厄尔尼诺现象交替的出现,主要是当东南信风将已经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就会让西部的海平面开始增高,当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就会形成台风以及热带风暴,就会让东太平洋的海水变冷从而形成拉尼娜现象,会让我们国家出现冷冬热夏的情况还会造成南旱北涝的情况会让非常多的地区出现极端的天气,比如非洲赤道地区就很容易导致干旱,而澳大利亚东部等地区就会出现降雨偏多的问题。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拉尼娜现象并不会造成生活上太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困扰就是大范围的降温,冷空气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大家都会选择多穿一些来抵御寒冷。可是拉尼娜现象主要针对的就是农业,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异常寒冷的现象会造成很多农作物无法正常的生长,可以造成洪水现象,让很多农作物减产,比如玉米,而且持续的低温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想要应对拉尼娜现象,对于农民来说就应该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耐寒的品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一个有效的处理,培育壮苗提高种子的耐低温能力。可是也要控制好浇水,避免因为浇水过多,让温度降低也要提前准备一些防冻的产品,尽可能的保护种子来增强种子的抗寒能力,同时也要科学的施肥,提前的施用有机肥以及促进种子生长的肥料,补充种子的养分。

    最后现在拉尼娜现象的出现,肯定会给全球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并且会出现很多还会造成很多地方的极端气候,比如海啸飓风等等。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它会给全球带来哪些影响?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指的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变冷并且十分异常的现象。然而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指的是“La Niña”——是“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自然现象中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者“冷事件”等。

    那么拉尼娜现象会给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就是全球性气候混乱。因为拉尼娜现象主要指的就是太平洋海水变冷的现象,所以,在拉尼娜现象出来后,往往带来了全球性气候混乱。导致世界气候变得特别不平衡,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控的影响。

    而且,每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我国经常性出现冷冬热夏,最重要的是来到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往年要多许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对人们的农作物造成特别大的危害,最后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粮食收入,危害太大,危害的范围也特别广。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是有提前的征兆的,比如:飓风、暴雨和严寒等,而且,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也特别长,往往长达2-3个月,因为拉尼娜现象是属于自然现象,所以人们只能进行防控,没法进行改变,只能尽力保护经济财产的安全。最重要的是,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并没有周期可循,是不规则的,因为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是先后的,所以,一般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往后一年,就要进行拉尼娜现象的监测了。

    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全球性气候混乱影响,只能说是自然灾害,那么因为它带来的“南旱北涝”,全球的经济都会受到重大的打击。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它对人类有何影响?

    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比太平东部海水温度高的一种现象。对人类有台风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地球海洋环境的现象。起因就是东南信风把晒热的海水吹向了太平洋西部,于是在这股信风的作用下,太平洋西部的温度就比太平洋东部的温度高2到3摄氏度。太平洋西部的海水位也比太平洋东部的高60厘米。于是就形成了温差和水位差。这种西部和东部的差异会带来三种影响:1、台风。2、洪水和干旱。3、鱼类搁浅。以下将详细解释这三点:

    1、台风。因为太平洋西部的海水温度高,所以该地区气压就下降。于是在东部和西部的气压差下,大气发生强烈的对流,而又因为太平洋西部海域的温度高,湿气重,所以就容易形成裹挟了巨大暴风雨的台风。每当夏季东南信风强烈时,我国的东南海域以及澳洲东部,总是会受到这种强烈台风的侵袭。并且在菲律宾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台风经过这里时还会有雷暴产生。

    2、旱涝灾害:也是因为太平洋西部海水气温高,压强地,大气中的水蒸气都流向了太平洋西部,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太平洋西部国家的雨水旺盛,旺盛到了可以形成洪水的地步,像是我国东南地区以及澳洲东部就是这样。而东部的赤道地区的国家就连年干旱,造成旱灾,真是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3、鱼类搁浅:因为太平洋西部和东部的水位有差异,所以会有巨大的潮汐,在这种潮汐下,很多鱼类就在海岸上搁浅了,甚至有时会发现鲸鱼也搁浅了,于是造成了生态破坏。人们也动用了很多的物力财力来拯救这些鱼类。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概述

    其实如果你是写作业的话,只要概述这一段就可以了,其他的只供了解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现象

    最近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1998年,持续到2000年春季趋于结束。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

    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去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海洋变暖)已在一个月内转变为一次拉尼娜现象(海水变冷)。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这次厄尔尼诺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拉尼娜也会造成气候异常。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巢纪平说,现在的形势是: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一般来说,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副热带高压在7月10日已到北纬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纬18度,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

    “拉尼娜”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

    现状

    厄尔尼诺、拉尼娜远离热带

    2000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在过去的3年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引起天气异常。

    它们将不再影响热带地区,但其它地区还将受其影响。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地区的气温和水位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太平洋中部的海水水位比正常值高14~32厘米,而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湾的水位却低于正常值5~13厘米。该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海洋学家威廉·帕策尔特说,目前这种平静状况始于3个月前的拉尼娜的消逝。他认为全球气候系统已恢复到3年前的状态。

    “拉尼娜”正在衰退

    以下内容均在2007年发表,但事实已经推翻这个理论,从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可以看出,拉尼娜仍未消失。

    ———2008.01

    法美两国“海神”卫星发回的最新海洋观测数据表明,过去两年里影响太平洋的“拉尼娜”现象已经明显减弱,世界第一大洋将恢复往日的“宁静”。

    “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女孩”,它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拉尼娜”是由“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因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据法国专家介绍,“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却持续了两年,直到今年(2000)6月才开始逐渐减弱。他们表示,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解释此次“拉尼娜”现象和在其之前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为什么会异常强烈,也不能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比以往延长了一年。

    研究人员曾于去年1月和6月两次观测到“拉尼娜”现象出现减弱征兆,但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些不过是假象。在稍稍喘息后,“拉尼娜”再次卷土重来。法国专家强调说,此次卫星发回的最新数据显示,“拉尼娜”现象确实已明显减弱,“女孩”这回是真的老了。

    形成原因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下文中的今年指2007年

    上半年代国气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我国上半年气候的主要原因。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认为,今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据统计,今春北方地区风沙天气频繁,3到4月一共出现了12次大范围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影响范围包括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黄淮地区,甚至波及到了江淮地区,5月份西北地区又出现了3次区域或局部地区沙尘暴天气,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为近50年同期所罕见。气候专家陈峪说,西北地区近50年来沙尘事件频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陆均天说,从公元300年以来,我国一共出现过5个沙尘事件频发期,每个周期持续90年左右,近10年来沙尘事件又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

    谈到沙尘暴出现的原因,陈峪认为,沙尘暴的形成及其规模取决于环境、气候两大冈素,从环境上讲,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但“无风不起浪”,从气候上讲,今年北方地区自2月份开始,气温回升较快,偏高幅度达2至3摄氏度,造成土壤解冻时间提前,干土层大量出现。这时,雨季尚未来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风天气,土借风势,沙尘暴随即形成。

    北方的高温少雨,也是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今年3到5月,全国平均气温创下196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特别是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高。从2月开始,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连续4个月总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华北、西北地区不足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特别是2到4月,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仅23毫米,为建国以来最少。高温再加上少雨,使北方地区土壤墒情快速下降,形成了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春旱。

    赵振国说,1992年以来,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特别是去年6月至今,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土壤底层墒情已经很差。这时,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再加上冷暖空气配合不利,此消彼长,一直没能在北方地区形成理想的降雨条件,由此出现了持续少雨干旱的天气。

    在北方抗旱的时候,长江以南局部地区却是暴雨频繁。对此,陆均天指出,南方的暴雨天气是局部强对流天气的结果,从大范围流域性来讲,降水量尚属正常。

    陆均天在谈到我国整体气候特征和发展趋势时说,从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走势看,普遍表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主要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环境中,我国不可能成为风平浪静的“世外桃源”。他说,国家气象部门正密切关注今后的大气气候变化,及时预报,尽可能减少灾害性气候带来的损失。

    2008年气候异常与拉尼娜的关系

    我们今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0.5度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拉尼娜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形成大雪的原因如下:

    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同时,在中国遭受雪灾的严重打击时,美国中部出现20摄氏度的剧烈降温,暴风雪不时出没(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亚地区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未雪的历史(2007.12);西欧07夏季水患严重,英法损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来,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50摄氏度……拉尼娜仍未结束,事态依旧很严重……

    拉尼娜——你从哪里来?

    去年,持续了一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迅速消失后,“拉尼娜”随即粉墨登场了。那么什么是拉尼娜?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信风,是指低气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同样对气候有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并非性情十分温和,它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

    但人类应该反省,为什么20世纪以来会出现这么多频繁的自然灾害

    拉尼娜如何影响今年春夏气候

    受赤道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和欧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出现了四次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预测,这次拉尼娜事件会持续到2008年夏季前,将会给我国带来春夏季干旱及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偏多、夏季出现区域性洪涝几率增加等气象灾害。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表现为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历史上,1954年至1955年,1956年至1957年,1963年至1964年,1968年至1969年的冬季,我国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低温雨雪异常天气。国家气候中心综合分析了这些年份的气候变化后认为,这个调皮的“小女孩”将对今年春、夏气候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对南方早稻播种的影响

    预计今年华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大部)在2月中旬至3月份的早稻播种期天气,华南南部较常年同期偏差;华南北部较常年同期偏好,仅在3月中旬前期有2至4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播种影响不大,江南地区春播气候条件偏差。

    对春季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影响

    预计今年春季,我国北方沙尘多发区沙尘天气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但与2007年同期相比将有明显增加;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性较大。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沙尘天气日数偏多的可能性较大。

    对干旱及森林火险的影响

    今春我国东部地区以少雨干旱为主,东部大部地区可能出现春旱,其中吉林和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南部、黄淮、粤桂北部春旱可能较为严重,须加强抗旱工作;夏季,全国少雨范围比多雨范围大,整体形势旱重于涝,长江下游至江南北部可能出现高温干旱。此外,春季黑龙江北部、吉辽大部、湘赣南部、粤桂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上述林区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对夏季区域性洪涝灾害的影响

    今年夏季,主要多雨带位于广西大部、云贵高原、重庆、湖北西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河北北部、京津地区、吉辽大部,这些区域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

    对台风活动的影响

    拉尼娜年,由于热带太平洋海温西暖东冷的结构,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跃,容易造成夏季台风活动偏多,初夏生成台风和汛期影响我国的台风可能较为活跃,并有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拉尼拉现象」2022拉尼拉现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