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灭菌」培养基是什么

2024-06-02 10:08:36 趣味生活 27阅读 回答者:小趴菜
最佳答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培养基灭菌,以下6个关于培养基灭菌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本文目录培养基灭菌前通常采用什么方法?培养基用什么方法灭菌培养基配置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培养基的灭菌流程食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培养基灭菌,以下6个关于培养基灭菌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培养基灭菌前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 培养基用什么方法灭菌
  • 培养基配置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
  • 培养基的灭菌流程
  • 食用菌培养基质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
  • 怎么对培养基灭菌?
  • 培养基灭菌前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1、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适合于耐高温培养基、接种器械和蒸馏水的灭菌。培养基在爱制备过程中混入各种杂菌,分装后应立即灭菌,至少应在24h内完成灭菌工作。灭菌时一般是在0.105MPa压力下,温度121℃时,灭菌15~30min即可。消毒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超过规定的压力范围,否则有机物质特别是维生素类物质就会在高温下分解,失去营养作用,也会使培养基变质、变色,甚至难以凝固。将蒸馏水或自来水装在三角瓶中,装水量一般不超过瓶的2/3,用牛皮纸或硫酸纸包扎封口,然后放入高压锅中灭菌后即为无菌水。 灭菌后的培养基可放到培养室中预培养3d,若无污染现象,则证明灭菌是彻底的,可以使用。暂时不用的培养基最好置于10℃下保存。含IAA或GA3的培养基应在1周内用完,其他培养基最多也不要超过1个月。

    2、过滤灭菌:

    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有机物,如IAA、GA3、ZT、CM等,遇热容易分解,不能与培养基一起进行高温灭菌,而要使用细菌过滤器滤去其中的杂菌。细菌过滤器与滤膜(孔径0.45微米)使用之前要先进行高压灭菌。过滤后的溶液要立即加入培养基中,若为液体培养基,可在培养基冷却至30℃时加入;若为固体培养基,必须在培养基凝固之前(50-60℃)加入,振荡使溶液与其他成分混合均匀。

    培养基用什么方法灭菌

    用湿热灭菌:

    蒸汽在冷凝时释放出大量潜能,并且蒸汽具有强大穿透力,蒸汽的湿热破坏菌体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键,使酶失活,微生物因代谢障碍而死亡。湿热灭菌的效果,取决于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致死温度是杀灭微生物的极限温度。

    一些抗生素及有机物等,遇热容易分解,不能与培养基一起进行高温灭菌,而要使用细菌过滤器滤去其中的杂菌,例如含抗生素的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过滤后的溶液要立即加入培养基中,若为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配置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

    培养基配制好后,必须立即灭菌,因为如果长时间不进行灭菌,培养料内的微生物就会在料内发酵生长,从而破坏培养基内的营养成分,并且由于这些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分分泌一种或多种毒素从而抑制好菌的生长。

    培养基灭菌的时间和温度按各培养基规定进行,以保证灭菌效果和不损坏培养基的必要成分。培养基经灭菌后,可放在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无菌者方可使用,在实验室里用得最多的加热灭菌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目的都是使细菌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扩展资料

    制备培养基的注意事项:

    1、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器皿在使用前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经过一定的处理,洗刷干净。有的还要进行包装,经过灭菌等准备就绪后,才能使用。

    2、同一种培养基的配方在不同著作中常会有某些差别。因此,除所用的是标准方法,应严格按其规定进行配制外,一般均应尽量收集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再依据自己的使用目的,加以选用,记录其来源。

    3、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必须精确称取并要注意防止错乱,最好一次完成,不要中断。

    4、培养基所用化学药品均应是化学纯的。使用的蒸煮锅不得为铜锅或铁锅,以防有微量铜或铁混入培养基中,使细菌不易生长。最好使用不锈钢锅加热溶化,可放入大烧杯或大烧瓶中置高压蒸汽灭菌器或流动蒸汽消毒器中蒸煮溶化。

    培养基的灭菌流程

    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材料

    3.1器皿及材料

    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分装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养皿及培养皿盒、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酒精灯、棉花、线绳、牛皮纸或报纸、纱布、乳胶管、电炉、灭菌锅、干燥箱。

    3.2药品试剂

    蛋白胨、牛肉膏、NaCl、K2HPO4、琼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麦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计、磷酸铵、5%NaOH溶液、5%HCl溶液。

    4流程

    称药品→溶解→调pH值→融化琼脂→过滤分装→包扎标记→灭菌→摆斜面或倒平板。

    5步骤

    5.1培养基的制备

    5.1.1称量药品

    根据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琼脂不要加入。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5.1.2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约占总量的1/2)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以防液体溢出。待各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先将淀粉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并在火上加热搅拌,然后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

    5.1.3调节pH

    根据培养基对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调至所需pH。测定pH可用pH试纸或酸度计等。

    5.1.4溶化琼脂

    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须加入一定量琼脂。琼脂加入后,置电炉上一面搅拌一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融化后才能停止搅拌,并补足水分(水需预热)。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5.1.5过滤分装

    先将过滤装置安装好(图3-1)。如果是液体培养基,玻璃漏斗中放一层滤纸,如果是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则需在漏斗中放多层纱布,或两层纱布夹一层薄薄的脱脂棉趁热进行过滤。过滤后立即进行分装。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 引起污染。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固体分装装量为管高的1/5,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分装三角瓶,其装量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5.1.6包扎标记

    培养基分装后加好棉塞或试管帽,再包上一层防潮纸,用棉绳系好。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5.1.7灭菌

    上述培养基应按培养基配方中规定的条件及时进行灭菌。普通培养基为121℃20min,以保证灭菌效果和不损伤培养基的有效成份。培养基经灭菌后,如需要作斜面固体培养基,则灭菌后立即摆放成斜面(图3-2),斜面长度一般以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2为宜;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垂直冷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

    5.1.8倒平板

    将需倒平板的培养基,于水浴锅中冷却到45~50℃,立刻倒平板。

    5.2灭菌方法

    灭菌是指杀死或消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灭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学灭菌法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物理方法的一种,即加热灭菌。

    加热灭菌包括湿热和干热灭菌两种。通过加热使菌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蛋白质的凝固变性与其自身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温度越低。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因为在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同时湿热的穿透力强,可增加灭菌效力。

    5.2.1.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图3-4)。

    5.2.1.1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加水

    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水到水位线。立式消毒锅最好用已煮开过的水,以便减少水垢在锅内的积存。注意水要加够,防止灭菌过程中干锅。

    装料、加盖

    灭菌材料放好后,关闭灭菌器盖,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旋,使蒸汽锅密闭,勿使漏气。

    排气

    打开排气口(也叫放气阀)。用电炉加热,待水煮沸后,水蒸气和空气一起从排气孔排出,当有大量蒸汽排出时,维持5min,使锅内冷空气完全排净。

    升压、保压和降压

    当锅内冷空气排净时,即可关闭排气阀,压力开始上升。当压力上升至所需压力时,控制电压以维持恒温,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待时间达到要求(一般培养基和器皿灭菌控制在121℃,2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降至接近“0”时,打开放气阀。注意不能过早过急地排气,否则会由于瓶内压力下降的速度比锅内慢而造成瓶内液体冲出容器之外。

    灭菌后的培养基空白培养

    灭菌后的培养基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经24h培养无菌生长,可保存备用;斜面培养基取出后,立即摆成斜面后空白培养;半固体的培养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后,空白培养。

    5.2.2干热灭菌法

    通过使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叫干热灭菌。一般是把待灭菌的物品包装就绪后,放入电烘箱中烘烤,即加热至160~170℃维持1~2h。

    干热灭菌法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的灭菌。凡带有胶皮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都不能用此法灭菌。

    5.2.2.1灭菌前的准备

    玻璃器皿等在灭菌前必须经正确包裹和加塞,以保证玻璃器皿于灭菌后不被外界杂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纸包扎或装在金属平皿筒内;三角瓶在棉塞与瓶口外再包以厚纸,用棉绳以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被外部杂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别针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轻轻捅入管口,松紧必须适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纤维统一通过火焰烧去,灭菌时将吸管装入金属管筒内进行灭菌,也可用纸条斜着从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头端的纸卷捏扁并拧几下,再将包好的吸管集中灭菌。

    5.2.2.2干燥箱灭菌

    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干燥烘箱内,注意不要摆放太密,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不得使器皿与烘箱的内层底板直接接触。将烘箱的温度升至160~170℃并恒温1~2h,注意勿使温度过高,超过170℃,器皿外包裹的纸张、棉花会被烤焦燃烧。如果是为了烤干玻璃器皿,温度为120℃持续30分钟即可。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物品,否则玻璃器皿会因骤冷而爆裂。

    用此法灭菌时,绝不能用油、蜡纸包扎物品。

    5.2.2.3火焰灭菌

    直接用火焰灼烧灭菌,迅速彻底。对于接种环,接种针或其它金属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红热进行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或三角瓶口,也采用通过火焰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食用菌培养基质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

    基质消毒灭菌包括对培养基、培养料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是食用菌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一般采用热力灭菌。热力灭菌是一种物理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从而使酶失去活性,达到灭菌的目的。

    热力灭菌有多种方式,分为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

    湿热灭菌主要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常压蒸汽灭菌、沸水灭菌、间歇灭菌等多种方法。干热灭菌主要包括火焰灭菌和干热高温灭菌。灭菌时,应根据被灭菌物料达到的无菌程度、物料的理化性质和生产上的设备状况来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一般同样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因为蒸汽的穿透力强,原生质在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更容易变性凝固。如蛋白质含水量为0时,经160分钟~170分钟才能凝固;含水量在18%时,经80分钟~90分钟就可凝固;当含水量在50%时,只要56分钟变可凝固。由此可见,在湿热处理下,杀灭微生物的时间要比干热灭菌短得多。

    怎么对培养基灭菌?

    分装好培养基要及时用高压蒸汽灭菌如果采用自动定时灭菌,则开始灭菌时将下排气阀打开,待温度升至102℃左右时关上排气阀但要有一些排气,以保持锅内热的蒸汽循环一般常规灭菌都是在108千帕(121℃)时维持15~20分钟灭菌结束后,待压力降至49千帕时,可打开下排水阀使锅内压力降至常压后及时取出培养基,因为培养基中多数药剂是不耐长时间高温的

    今天的百科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培养基灭菌」培养基是什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宝百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声明:宝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9072867@qq.com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